失去的又是什么?失去后感知到的是客观损失,还是主观损失?
记得很早以前的课本上有个故事,一个财主的儿子不知道稼穑之艰难,常到一个饭馆里吃饺子,但把饺子皮全吐掉,只吃肉馅。后来家里遭遇火灾,一夜之间成了乞丐,要饭要到这个饭馆,老板以饺子皮招待他,他深为感动。老板说,不用谢,这都是你当初扔掉的皮,我拣起晒干了而已。财主的儿子很惭愧,后来勤奋劳动,生活节俭,家道重又殷富起来。
这故事主要是教育人们勤俭节约,仔细去想,引发很多思路,比如未雨绸缪,丰年要想着灾年,盈利时候要想着亏损,再往底层延伸想,发现了状态失衡。
拥有的时候,自我和各种要素形成了一个结构,共同组成了平衡态,随着拥有越来越多,平衡态在逐渐的进化,人在平衡态中,就会比较舒服,直到结构中的某个最薄弱的要素无法支撑,此时结构产生了变化和动荡,重新磨合适应过后,又变成了新的平衡态,人都喜欢比较,前后两个平衡态比较,如果后者好于前者,那就是乐不思蜀,由俭入奢易,如果后者不如前者,则由奢入俭难,上了岸就再也回不到海里。
波动会产生盈利,同样会带来亏损。只有单向,而没有对手盘必定不持久,在容量限定的情况下,只有断舍离,才会腾出空间,容纳更多美好。
得与失本就是一体两面,是要素导致平衡态在两个不同方向的运动,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况且有些饮鸩止渴在手,也未必是好。
得与失,是表象的两个局点,而整体的平衡则是系统和体系,体系的力量数倍于局点,尽管体系可能会畸形,但依然是一种平衡,在现有路径演化下去,只有系统崩溃和毁灭一种结果,改变非常困难,需要跳出系统,纵览全局,加入周期要素,在时间和空间的坐标系中,找到关键变量去发力,或许可以延缓一二。
有了系统平衡和失衡的意识,胜不骄,败不馁。得到,不会欢呼雀跃,失去,不会如丧考妣。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醒知行悟):失去才知拥有的可贵?真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