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机会无处不在

Wakening阅读(276)

很多人评论起来,头头是道,看别人做一个事,感觉无比简单。
其实,难,在于开创,在于第一个吃螃蟹的,这么简单的事,为何你没想到,而别人变成了现实。背后的原理发人深思,思维活跃,举一反三,善于关联,才能创造。
2020下半年以来,海运费暴涨,一箱难求,为何没有去挖掘集装箱和国际运输类的标的?思维遮蔽与大脑犯懒,我们所能看到的那些厉害的人,这两方面都是极其出色的,思维到处飘散延伸,脑子非常勤奋。
天长日久,练就对信息的敏感性和识别机会和陷阱。很多人总是希望第一次就抓个大的,本身是一种不靠谱的想法,只会带来不靠谱的结果。
捕捉机会是一种能力,而不是运气,需要长期的刻意练习,才能够游刃有余,才能获得概率的青睐,绝对不是靠天吃饭。
我们所见只是一个片段,前因后果都难以看到,所以不为幻相迷惑,用心感受,用心决策,用心行动。

机会无处不在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醒知行悟):机会无处不在

为啥倒霉的总是我?

Wakening阅读(268)

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

本来想帮别人,没成想搞来搞去,搞出一堆事,从投资的视角看,本打算卖个人情,结果惹了是非,还得自掏腰包去修复关系。

为啥倒霉的总是我?

这是典型的好心没好结果,双输,这种事简直太多,多得数不过来。只有一个人经历多了,就知道了边界在哪里,不再凭一腔热血去冲动,考虑事情开始周全,是谓成熟马云有句经典的话,人的胸怀是被冤枉撑大的,这话一点都不假,成熟就是一系列玩砸了的事叠加出来的,

复盘来看这类事件,首先最重要的是,两个idear(念头)的发起人,其次是过程中的随机事件,天时地利人和汇聚一点,绽放绚烂烟花,负面也是,各种不顺落于一点,事故发生。这个事件中最倒霉的是那个冲在最前的点,不一定是哪一方,但是处于风暴的漩涡之中,整个系统的力量包括上层和外围的情绪及损失都叠加在一起,根据能量守恒,不爆也难。为啥倒霉的总是我?

类似于江河决堤那个出水点,承受整段河流之力,应该说是替系统背了锅,但是系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也是没有责任人的,就算有少数人明白是系统之过,,也不敢或者不愿意去找制定系统的人追讨损失,更何况如单细胞般思维,压根不明白系统的作用,只会向下发泄。

之类似的案例,某景区天天免费,突然开始在一天中的特定时间收费了,原来那些习惯白嫖的人们就开始愤愤不平,凭什么免费的事情开始收费?想想那些互联网公司,从免费到收费收到的抱怨有多大就知道了。情绪一旦产生,激动者就有可能与守卫者产生争执,守卫者只是执行上面指定的政策,政策是某个体系的一部分,初衷要么补贴修缮,要么控制入场人数,防止聚集,再或者领导们小金库需要补充了,都有可能,始作俑者必定是深藏功与名,神隐不知何处。

为啥倒霉的总是我?

最终酿成冲突造成严重后果,又或者通过短视频自媒体光速传播,倒霉蛋大军又多了一位。冤吗?确实,也不冤,如昨日高冷设计师一般,缺乏对场景的基本认识,缺乏沟通的目的性和目标性,为系统做事,为自己找不痛快

倒霉蛋的产生归根结底,是思维拘于自身,视角不够开阔和多元,一无高度,二无宽度,意识不到问题才是最可悲的,因为倒霉事件必定重演,自己只能背锅。为啥倒霉的总是我?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醒知行悟):为啥倒霉的总是我?

高冷设计师和网红牛肉汤的背后都是它

Wakening阅读(299)

高冷设计师,网红牛肉汤,一个订单近乎告吹,一个人满为患。

不同的场景,不变的人心和人性。


A

网红牛肉汤


午与三五好友去体验了网红牛肉汤,一碗20元,目测至少四五两牛肉在碗里冒着尖,全是牛肉不掺粉丝,加一点香菜和葱花,8元的肉夹馍,馍被肉撑的快要爆的感觉。想起那个满大街随处可见的烧饼牛肉汤15元大概不到十片,无奈靠粉丝和豆皮凑数,某老字号9元的肉夹馍大概只有这家店1/4的肉量。

高冷设计师和网红牛肉汤的背后都是它

想想这个店的模式,其背后的思路之前听朋友聊到过,也在有条不紊地推进,没想到短短还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见到了现实版,高度相似的思路,换了一个相似的产品,并且把模式跑通了。通过超级薄利,实现火爆销售 ,店面成了线下流量入口,三个自助点餐支付屏幕既解放了人工,又收集了所有用户的信息,因为没有人工点餐,意外又情理之中的是,旁边的水吧,各种饮料市场价销售,而且销量还不错,这一部分应该是利润的第二来源。除此之外,如此巨大的本地流量和数据沉淀在未来充满着更多的可能性。


B

高冷设计师


下午,朋友约了设计师去看刚租下来的房子,沟通过程中,探讨这里该拆,这里又该如何改造,用什么材料,沟通到最后我忽然发现了设计师的指导思想,要么大做,要么不做,绝对不全面浅显的改造。确保单个项目实现较高的利润率,同时又能很好的控制业主的总费用。就销售思路来说,是非常好的,只可惜,在细节处理上不够完善。在遭遇我这个非决策人的影响者时,潦草带过,为丢单留下了巨大隐患。其根本还是不够清晰用户需求,这个用户初期自己只有模糊的方向,更多的是计算投资金额和实现效果,并在其中权衡,设计师给出了太多非此即彼的选项,设计的思想与用户的使用价值出现了较大偏离。高冷设计师和网红牛肉汤的背后都是它

在之后的时间,几个相关人士坐在会议室,通过画草图,预排布各部门的座次,兼顾功能实用性和易学吉凶,最终出了一个相对清晰的简易分布图,瞬间感觉,也没什么好设计的了,如此设计师丢单几成定局。

就一对一销售而言,销售和设计师二人组全程没什么沟通和配合,销售自顾自的和非关键人吹嘘附近新交房小区有多少家客户正在施工,设计师从自身出发提出对自己的最优方案,完全没有对客户信息的收集和提问,方案无法有效匹配需求,想成太难了。高冷设计师和网红牛肉汤的背后都是它

在两个不同领域的案例背后,都是交易双方,用户购买的是感觉,是超值的感觉。背后就是便宜,感觉远远超出期望值的便宜,宁可排长队依然会乐于付费。便宜来自于高度的智能化和标准化,效率大幅度提高,感觉来自于快速可视化,得以迅速成交。

成本决定一切。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醒知行悟):高冷设计师和网红牛肉汤的背后都是它

你的命,谁注定?

Wakening阅读(274)

你的命,谁注定?运气、实力、机会、阶层这些都是命运的影响因素,而不是决定因素。

遇到一个事情不会做,很正常,毕竟每个人的接触面有限,能力圈有限,但是遇到不得不解决的事情,束手无策甚至漠视逃避绕着走,这就是问题,而且这会在一次次的重复中形成习惯,越习惯,越不去碰,就失去了很多翻牌的机会。

想起一句话,记不清谁说的了,“你知道的越多,发现自己不知道的也越多”,如果把自己知道的组成一个圆圈,你知道的越多,圆越大,同时外径对未知的接触面积也远远大于小的圆圈。由此就发现,敬畏之心通常出现在什么样的人身上了,认知狭隘的人,生死不怕,号称无知者无畏,又称不知天高地厚。

在不同的自我认知状态中,其人的外在表现会往不同的方向延伸,就算在某个场景片段中相似甚至相同,那也不过是一个交集,如同一只股票的持仓,有超长线财务投资人,有短线敢死队,也有圈内人士,还有闭着眼乱进入的,大家选择进入的逻辑各不相同,外在表现确是一致,在这样的一个日子里,大家都持有仓位,其后走向就会因认知不同而分化,甚至第二天就有人离去,也有人一直都在。这也是老人说,一个人只能吃一口饭,既不放过短线的利润,又想拿到长线的回报,希望自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场景中都能成为游刃有余地高手,做梦呢,一个人当下的状态不做改变,寄希望于未来产生另一种局面的结果,真的该吃药了。

你的命,谁注定?

回到刚刚过去的大热门春晚,各种评论喧嚣尘上,如果没有收看,错过了呢?又如何呢?我相信很多人都没有看,越往南越少,在精神娱乐匮乏的年代,稀缺性造就了其王者地位,如今,娱乐还稀缺吗?

有人说,朋友都在看,春晚可以成为谈资,还拥有社交货币的属性,我想说,连社交都不在乎的人,社交货币的意义在哪里?

上述种种,不同的领域不同的内容,其背后有共性,一个人认为什么是重要的,非常清晰,注意力就不容易被吸走,从而可以持续不断地去推进,成败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不断的走向成果,概率已胜出。

你的命,谁注定?

天长日久,在时间的加持下,被吸走的和坚定的人就有了不同的思维定式,一种思维定式是凡事皆可解决,只是暂时没找到方法,另一种则相反,在不同思维定式的重复中,产生了习惯,这习惯的力量让一个人或飞龙在天,或坠入深渊。

你的命,谁注定呢?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醒知行悟):你的命,谁注定?

你是否意识到这项能力很重要了?

Wakening阅读(271)

你是否意识到这项能力很重要了?

随信息流动速度越来越快,不对称逐渐减少,创意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因为各种搜索引擎,各类自媒体,如果有心,会发现所有的段子都是千篇一律,只是换了不同的皮囊用不同的方言在演绎

这说明了什么?充分说明了内容的确实,创意的匮乏,只能无奈的炒冷饭,利用庞大的用户基数,取悦自己的粉丝中,那一小部分第一次看到的人。如果你同时关注了多个相似类型的播主,真的会发现,大家就是拼速度和效率,第一个人把概念提出,简单粗糙上线,其后有人改良加工,越到后面,越无从下手,因为所有能改的都改了。

你是否意识到这项能力很重要了?

一样的工具,一样的素材,谁能做出不一样的产品,谁就会赢得尊重,这绝对不是靠手速和信息查的搬运工所能比的。创意是为了目的而服务,因为同一个事物,可以有无数种演绎,不论哪一种,那个最能实现目的的才是好创意。

设计一个激励管理制度,设计一个销售话术,设计一篇文档的版面,又或者设计一个网站,背后都是设计者先有内容,而后逐渐显化,比拼的是大脑储备,对目的的理解深度与广度,对审美的理解,思维的活跃度,这些也是火烧不掉的,是可以称为核心竞争力的东西。

其实人人都是设计师,因为你要设计自己的生活,设计自己的工作和事业,设计每一天的计划,因为你不制定计划,你就会按照别人的计划走,考虑到人的利益性,所有的制度都是为制度制定者服务的,同理,所有的计划都是为了确保制定计划的人的利益。在这个环节,如果偷懒,就是战略上的懒惰,战术上付出百倍努力都无法追回。

你是否意识到这项能力很重要了?

那么如何提升创意能力呢?

多见识,多思考,多尝试,善用工具,不断优化,最终人人都能成为创意高手!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醒知行悟):你是否意识到这项能力很重要了?

有一种坑叫蜜罐坑

Wakening阅读(264)

走路不踩坑,你就比别人快很多、稳很多,行稳致远,因为很多坑掉下去,就没有机会再出来了。
坑分两种,一种是自己挖的,另一种是外界的,也许机缘巧合导致,也许他人或善意或恶意导致,但一定要善于识别,而不是掉入坑中却不自知,还满心欢喜的感激对方,很多大互联网公司的产品中隐约能看到这个坑的影子。有一种坑叫蜜罐坑
外界的坑一种是欺骗画饼最终无法兑现,这种仔细一点,有点判断力也能发觉,今天专门说一种隐蔽的坑,也许出于好心,也许是有意为之,总之造成的结果很严重。
世上有一种残忍,是让地下室的人到井沿上看一眼外面的繁华之后,让其心平气和的回到地下室去睡觉。人类进化史也有类似的描述,人类祖先从海里上了岸,就不可能再回到海里。司马光说,“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大概都是这个意思。

有一种坑叫蜜罐坑

还记得十多年前火爆的《变形记》吗?将农村孩子与城市孩子互换家庭,让城市的叛逆少年体会到生活的艰辛与不易,也让农村孩子去大城市感受外面的世界,以此激励自己努力奋斗,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走出山村。来自深山的小五在富爸爸那里,感受到城市生活的灯红酒绿,富爸爸一出手就是1000块零花钱,这是小五家里辛勤种地一整年的收入,这种巨大的差异让他心里有了巨大的落差,联系城市爸爸说想回来,却遭到城市爸爸的拉黑。小五不是特例,而是这些农村孩子的缩影。回到农村的孩子变得叛逆,开始厌恶原本习以为常的贫穷生活,甚至有些孩子责怪父母无能,没有给自己一个和别人一样的生活。心理巨大的落差却无能为力,即使自己付出比他们一百倍的努力,可能也跑不到别人的起点。短暂的幸福之后是无尽贫穷和内心的挣扎。
所有类似的场景都具备相同的属性和作用,让当事人内心匮乏恐惧和无力,如同一个魔咒,不断自我强化,恶性循环,这种状态不仅仅消耗自身仅有的能量,还会让整个人长期处于顾此失彼的不安,知道被肆虐的情绪所吞没,甚至破罐子破摔的发泄情绪,直到内心的那个不配拥有的自我暗示应验,才能解脱。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谨慎对待那些和当下自我不匹配的奢华,欲望的闸门一旦打开,认知和能力没有跟上,必定是无穷无尽的撕裂。有一种坑叫蜜罐坑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醒知行悟):有一种坑叫蜜罐坑

假设?还是胡乱猜测?

Wakening阅读(204)

科学研究的真正任务在于探索未知,逐步形成理论。假设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和工具,是研究者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所研究的问题预先赋予的某种答案,是对研究结果的预测,是对课题涉及的主要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设想。假设则是理论建构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任何一种科学理论在未得到实验确证之前表现为假设学说。

假设?还是胡乱猜测?

用大白话来说就是,因为不知道,所以先根据已知现象,进行猜测,然后去证明对或者错。生活中,很多人所谓的假设恰好反着,因为不想干,凭空猜测困难,或者略作试探,证明困难的存在,然后心安理得的放弃。
考虑到现在,变化越来越快,越来愈大,大量的未知扑面而来,这个原理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变成高频应用,仔细拆解看,先有已知现象,对其研判分析和思考推演,后有提出假设,之后是核心,通过实践去证明,对错并不重要,证明很重要,证明是反馈,决定了成果,假设错了也是成果,至少证明此路不通,可以再从其他方向寻求假设。

假设?还是胡乱猜测?

“这山望着那山高”这几句话最早出自吕氏春秋,深刻揭示了错觉的存在,造成了判断的失常,只有跑到那山,再回头看这山,再两个不同的坐标系中,互相看,通过对比,判断最终哪山高,这就是一个证明的过程。
在做一个陌生的或者半陌生的事情时候,因为不清晰,假设的困难基本都是用不上的,只有不断的推进和执行,让未知和陌生逐渐明晰,探索过程中的技能反复实践,如果有心回头望,就知道,做之前的假设都是害人的,假设的目的就是不想干,要么因为拖延,要么是困难,轻松的坐等不成,凸显自身准确的预见性,
举个例子,灯不亮了,有人会说,这个灯时间太长了,寿命到了,明天买一个换上就好了,如果是刚买的灯,可能会说奸商以次充好卖给我了,回想卖家,越想越不像好人。那么合理的路径是什么样呢?灯亮需要哪些条件?灯、开关、镇流器、线路、电力供应都没问题,灯就亮了,逐项排除,确定问题所在。

假设?还是胡乱猜测?

医生看病也是如此,先问病人什么症状,大脑开始运转搜索哪些病会出现这些症状,列出这些病的主要特征,通过观察或者检测化验,逐一排除,最终确认病症,对症下药。如果逐一排除之后发现没有契合的?那就是新病种了。
综上,毫无根据的猜测根本不能称为假设,只是不想干的理由而已,无证明,不假设,切莫害人害己。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醒知行悟):假设?还是胡乱猜测?

厉害的人都曾经穿越过这个

Wakening阅读(307)

《中庸》:“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一个人真正的成熟,并非年龄的增长,也不是长袖善舞,而是善于与孤独相处,孤独之前是迷茫,孤独之后是觉悟。
厉害的人都曾经穿越过这个
独,便是一个人,人前其实是有约束性的,而人后,特别是一个人,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可以丧,可以嗨,这个时候表现出来的是一个人最深的真实。所以中庸提醒,慎独。
孤独,可以是一段独处的时光,也可以是喧嚣之中无人和的无奈,更可以是面对无效社交的断舍离。
厉害的人都曾经穿越过这个
寂寞,常出现于“孤独寂寞冷”,可以称为孤独的近义词,有三种状态,一是惶惶不安,茫无头续,一心逃出寂寞;二是安于寂寞,建立起条理,用长期价值的事务来驱逐寂寞(绝不是追剧刷视频);三是寂寞本身成为一片创造的契机,于寂寞中体会关于存在、生命、自我的深邃思考和体验。
有些人,不仅是小孩子,也包括一部分成年人,特别享受一大群人的感觉,一旦喧嚣褪去,便无所事事,电视、游戏、短视频用来打发时间,或者是呼朋唤友,喝了一场又一场。多数人在这个地方,遇到孤独绕着走,想尽一切办法营造热闹的氛围和状态,把属于孤独的时间打发掉,从心理学上来说,这也是一种没有安全感的表现。
厉害的人都曾经穿越过这个

后两种是内心接受了孤独,但一种是被动接受,见招拆招,更好的利用环境和氛围,实现收益最大,另一种则是放弃了一些什么,主动选择了孤独,享受其中。看很多大人物的传记,普遍有这样一段时光,背井离乡、求学或是寻找机会,恰恰是在那段孤独的时光中,完成了思想的蜕变和升华,从人群中脱颖而出。还有些是固定在每天或每周安排一定的时间,静坐或者独处,要么心神的得以滋养,要么思考得到重大突破,最终有所成就。

厉害的人都曾经穿越过这个

独处,不仅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选择,更是一种能力,也是平庸和卓越之间的一道分水岭。
愿你拥抱孤独,穿过孤独,乐在其中。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醒知行悟):厉害的人都曾经穿越过这个

你知道,其实每个人都是投资人吗?

Wakening阅读(261)

把时间和信念投入能产生长期价值的事情中,尽力学习最有效率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标准,遵循第一性原理,永远探求真理

—— 张磊《价值-我对投资的思考》

有句话说的好,“观察一个人,不是听他怎么说,而是看他做什么”,曾经和人在租住的房子里谈论整理的话题,对方说“这房子是租的,花太多精力和钱去收拾,不值得”,时至今日,已经住进了自己的房子,房间状况和租房也没什么分别。这个事情的底层很可怕,其根本的思想是把自身附着于外物,原因和理由都对,结果是自己的生命一直在苟且中。
你知道,其实每个人都是投资人吗?
阅读是穿越时空与作者的对话,有幸在各种自传和他传中读到过赫伯特·西蒙、林肯、富兰克林、芒格、苏世民、张磊、山姆、薛定谔等人的经历,见识到他们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在特定的场景下做出的一些选择,在其中看不到一丝一毫苟且的影子,看到的是不停的思考如何把事情看清楚,想透彻,不停的用理性去探索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
凡是能被火烧掉的东西都不重要,无法烧掉的才重要,总结起来就是一个人的知识、能力和价值观,这也是深藏于内心并属于自己的“三把火”,通过求知、思考和实践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思维框架,是塑造投资能力的起点。
你知道,其实每个人都是投资人吗?
通常所说的投资是指输送资金,在未来可预见的时期内获得收益,其关键在于选择投资标的,当人力变成了资源,人也成为了投资标的,细分下去是一个人的时间、精力、专注力的投向,其产生的价值首先用于升级自身的操作系统,其次才是在外部环境的行为中得以显现。而自身附着于外物的不确定之上,是不可能产生出独立的思想,亦不会有价值的产生。
价值的底层是驱动,最好的分析方法是成为行业的独立专家,追本溯源,这个源包括基本的公理、处世的哲学、人类的本性、万物的规律,其路径有纵深和透彻的深入研究,有关键时点和关键变化的长期研究,有独立视角和数据洞察的独立研究,另外对时间的理解以及伟大格局观的同行者发挥的作用也尤为重要。
你知道,其实每个人都是投资人吗?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醒知行悟):你知道,其实每个人都是投资人吗?

你是否正在被节日所裹挟?

Wakening阅读(271)

这几天,在很多地方,特别是人口众多的大家族,走亲戚、打电话、发微信,互相传递一些不说白不说,说了也白说的无效信息,进行着一次次坐立不安、没话找话的尬聊,这些行为从春节假期中切走了一大块时间,虽然也有一些人响应号召,就地过年,呼朋唤友,玩的不亦乐乎,这里面相当一部分如果返乡,瞬间变成上一个群体。这样一个既不经济又不高效的风俗为何年复一年的重复着?
经过查阅资料和思考,有如下原因
1、传说,大家除夕夜燃放鞭炮,驱赶年兽,彻夜不眠,次日挨家挨户询问是否平安
2、强化信任感,人类学有过介绍,见面的废话其实是传递善意,构建信任,才会有之后的交易或者协作。这一点在销售活动中也可以得到佐证,与客户见面寒暄破冰,基本也都是没什么养分的废话,但确实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3、我们在农耕时代的时间太久太久,对群体协作以及互相帮助的诉求非常大,依靠血缘和地域关系这条强有力的纽带维系着彼此,尽管在高铁和互联网的双重冲击下,逐渐弱化,但其作用依然不可忽视,拜年是对纽带的增强,是对脆弱的互信关系的更新维护。
随社会结构的演变,商业社会来临,更加重视个人能力和契约精神,不同年龄结构和不同区域的人之间思想观念出现了巨大差异,各种形式并存,考虑到人的从众心理,不想特立独行,很多人一边不得不进行着某些内容,一边抱怨着,这些人就是被节日以及附着节日上的文化所裹挟,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其他方面也会被裹挟,而还有一些人思路清晰,不论是拜年聚会,还是登高独处,又或者寺院祈福,能够充实的按自己的想法度过假期,哪怕计划执行的不好,未来必然是属于他们的。因为执行是技术问题,而非思想问题。
写到这里,忽然想到一个抽烟的段子,有人每次抽完都唉声叹气地说,抽烟有害身体健康,此类人都不长寿,还有人则说,饭后一只烟,赛过活神仙,与烟草带来的影响相比,思想带来的伤害更大。
能解决就去解决,不能解决就去承受,抱怨只是无能和无奈的表现。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醒知行悟):你是否正在被节日所裹挟?

醒知行悟——自我觉知与行为突破

友链1:外贸老司机友链2:三三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