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被震撼到了,这么多年来,无数人都期望自己做的工作越简单越省事,甚至别人做好了交给自己是最好。没想到,今天在我提出可以帮着做一部分数据的整理工作时,这位客户姐姐说,这些事情要亲自做,因为叠加自己产品行业的经验,才能发现机会。
瞬间想起前天写搜集信息的时候的一丝感觉,搜集信息和决策的关联之密切,是无法完全独立,是一个大框架内的多次小循环和反馈,按照设定关键词搜集到信息,判断,决策要继续搜集整理还是调整,多数情况下是调整和优化,再搜集整理,边搜集,边决策,在多次搜集和迭代之后,实现一个相对完善的结果,用于更高层次的决策。
决策可分为单人决策(完全理性决策和有限理性决策)理性决策和非单人决策(博弈论)。
完全理性决策,就是在信息完备情况下的决策,就是一门叫做“运筹学”的数学,专门研究“最优决策”。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信息不是完备的,先后获得心理学领域最高奖“心理学杰出贡献奖”,计算机领域最高奖“图灵奖”,以及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管理大师赫伯特·西蒙认为,完全理性的最优决策,在现实世界中很少存在,因此他把毕生都用在了研究“有限理性决策”并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提出“决策模式理论”这一核心概念。
他提到:当无法获得决策所需的所有信息时,不要追求“最优决策”,而要追求“满意决策”。在当时情况下可选的最佳行动方案,否则决策成本可能远远大于决策成果。
满意决策应遵循以下原则:
-
定下最基本的满意标准;
-
考察现有的可选方案;
-
如果有可选方案满足最基本的满意标准,就不再寻找更优方案。
如果不止你一个人在决策,你和你对手的决策相互影响,那就要用到博弈论了,那是一个专门的学科,理论书籍资料都很多,不敢妄言。
决策看似是一个很纠结的过程,但实际上还是可以有具体的原则、工具比如决策树、平衡积分卡等来帮助我们尽可能的做出满意的决策。决策之后,需要相应的计划和付诸行动,在执行的过程中还要有相应的反馈机制,结合内外部的因素去分析现状,做出及时反应,才能保证目标的实现。最重要的是,决策不是一成不变的,是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实时调整的,因为处理信息比如管理就是不断做决策的过程。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醒知行悟):真正厉害的人这方面都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