匮乏、短缺、稀缺,这几个词的背后,潜藏着造成很多事情的根本。
以前有句老话,“穷山恶水出刁民”,说的是自然条件很差的地方造就了,穷凶极恶、愚昧无知、目光短浅、急功近利、自私自利、为非作歹、无恶不作,坐井观天具有牲性的“刁民”群体。是群体,而不是个人现象。
在我看来其背后是机会和资源的匮乏,导致人们开始创造新的获取资源和利益的方式。再比如,很多经济条件落后的地方,乱收费相对多,其实是正常的收入不足以维持,只能增加名目,有人可能会说,可以搞创新创收,对于那个状态的他们,创新难度极大,吃柿子捡软的,人都知道选择最省力的方式。
穷则变,这里的穷即是匮乏,穷尽,再没什么可以依靠,现实的压力之下才会求变,是变好还是变不好呢?这在于心性价值观的选择,毕竟大脑是个偷懒的器官,人也是投机性很强的动物,如果没有强约束,必定走最容易的,哪怕以后无路可走也无所谓,毕竟先解决眼下的问题再说,因为匮乏与短缺。
曾经差点溺水,在池塘偏中间的位置往下滑,手忙脚乱中抓住了旁边小伙伴的胳膊抓得太近了,隔壁上的印子好多天才下去,在水中,惊慌之下,无任何能抓的东西,好不容易抓到哪敢轻易松,又像是扔给狗一块骨头,想从狗嘴里掏出来,可以想象那个时候狗嘴的咬合力和即将爆发的攻击性,与之形成对应的就是,天天吃鱼的猫,老鼠从旁边路过依然视而不见,饥不择食,吃撑了则挑三拣四。
拿薅羊毛来说,羊越少,被薅的越狠,羊多了,每只都一点点,反而更容易实现良性发展。
换到公司经营和销售工作也是如此,如果只有1-2个客户,就会为了自己的求存,猛加利润或者拼命压榨,导致客户渐行渐远,归根结底是被吓走的,而客户多了,则不会急功近利,杀鸡取卵。
再比如说,缺什么炫什么,秀恩爱,死的快。其根本也是通过秀,营造出心理的假象对冲根本性的缺乏,泡沫的破裂成为必然。
透过匮乏短缺,可以很好的解释某些不可思议的现象,也可以将这一原理用于实践,发现未来之门的密码。
由此具备一眼看到底牌的判断,哪些不符合规律的事不可为,哪些则可以推波助澜,从而更好地适应生存结构,有利于自身生存。所以俗话说,唯上智与下愚足以成事, 只有中间群体会陷入自己编制的幻觉不能自拔,并进行自我消耗。
由此可得出,资源匮乏程度决定了心态是否急功近利,匮乏短缺中,往往难以做出理性决策,因为可能等不到长期主义的收获就已经饿死在一日三餐。在物质匮乏状态下,如果想打破这个自我强化的恶性循环,要么降低欲望和诉求,也就是在无形中降低了匮乏度,要么丰富和充盈精神内容,以此逐渐跳出负面强化循环。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醒知行悟):穷山恶水出刁民,刁民只是背锅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