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一个人行为表现千差万别的背后

成长和日常环境决定基础认知,基础认知决定了通过什么样的渠道,关注和消费了哪些信息,信息影响着思维,思维又决定了行为和做法。

一个人行为表现千差万别的背后

种种行为的不同表象,甚至相同的表象背后都有极大的差异,差异源自思维,思维很抽象,换成具象一点的话,评价体系,自我评价体系和外界评价体系二者所占比例之间的博弈,决定了一个人的外在行为,以及行为的尺度和边界。

外界评价体系,是经由外界反馈来决定自己采取什么样的行为,比如,别人敬你酒你不喝,别人会不会不高兴,别人约你去逛街,不去是不是伤害友情,为了和谐,不顾自我承受力,只为树立良好印象,甚至于点头之交的道德绑架,自己乖乖就范。归根结底是,担心外界如何看待自己,为了那个虚的形象,而不得不采取的行为,甚至违背自己的本心,进而产生自我能量消耗和撕裂,讨好型人格可以说是典型代表。从守恒角度来说,在某个环境愈压抑,在另一环境或者某种诱因之下就会呈现出越强的攻击性。

自我评价体系,是高质量的开放式自迭代系统,绝非封闭式活在自我中心之中,两者相似之处都是以自我为主,首先内心强大,无视外界反馈和影响,不同的是一个标准是开放包容更新,一个标准是封闭僵化。大部分我行我素的人都属此类,有人力排众议,坚持己见,终获成功,有人固执己见,最终被时代和组织抛弃。

一个人行为表现千差万别的背后

每个人的思维都是这三种体系的混产物,区别在于所占比例差异,只有高质量开放式自迭代的自我评价体系占比60%以上,才可以说这个人有主见,能够做出相对合理的判断和决策,从概率来讲已经立于不败之地。

在人与人交互过程中,体系的差异决定行为差异,体系的内容决定了边界和尺度,人的差异决定了融洽与否,所能看到的表象都是这些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结果(状态)一致,原因真不一定也一致。

无论如何,求存优先。

看清是为了制定更清晰的求存策略。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醒知行悟):一个人行为表现千差万别的背后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醒知行悟 » 一个人行为表现千差万别的背后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醒知行悟——自我觉知与行为突破

友链1:外贸老司机友链2:三三小说网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