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不是深度思考?
认真思考,花时间思考,这些与深度思考毫无关联。如果把思考改成工作,什么不是深度工作?认真工作,表明了你的态度,但未必有深度,职场小白的认真大概率是没有深度的。花时间工作,有的人从早忙到晚,甚至天天加班 ,和深度有关系吗?真没有,因为可能是低效率,抓不住重点,在堆砌时间,曾经有人天天加班,在休假之后,公司把他手头的事情安排给了另一个同事,结果人家在保证自己本职工作同时把他的活也干完了,依然准时下班。
所以,认真 ≠ 深度,花时间 ≠ 深度。在后面加上工作可以成立,加上思考或者学习,这个不等式同样成立。
二、阻碍深度思考的9个思维式
很多聪明人总会做蠢事,究其原因是,被思维定式束缚而无意中放弃了深度思考,所以只能得出逻辑不通的答案,自然无法取得好成绩。
1、因果倒置:”产品销售不佳“ → “必须想办法卖掉” 销售不好的原因可能是市场成熟,也可能是面临淘汰,也许是销售搞鬼,也许是产品设计缺陷,也许是定价过高等等
2、满足于普通解:“长胖了” → “少吃食物” “做运动”,看起来很对,实际中往往三分钟热度,没有具体行动,无法长久坚持。
3、依赖框架:框架是辅助思考的工具,并非导出答案的自动机器
4、范围适应:逻辑思考建立在传言之上,如“A公司总招不到优秀员工” → “因为A公司是中小企业”,再比如罗胖名言:“2020年做外贸太容易了,好到不像话!” → “在阿里巴巴国际站做外贸”
5、思考止于关键词:要提升“差异化”“竞争优势”“顾客满意度”,追追关键词,容易陷入似乎懂却实际什么都不太懂的陷阱。比起关键词本身,有意义的是,为了找到关键词而进行探索的时间、付出的努力以及思考的过程。
6、执着于初步假设:假设是随着新的信息即发现而不断进化的,一旦执着于这个思维定式,就会封闭进化的道路。
7、忘记思考的初衷:太热衷于分析,陷入为分析而分析的误区。信息收集和整理过程中,把收集和整理当作目的,忘记了为什么这么做,停留在事物的表面。再比如,为决策付出的成本超过了决策带来的价值。我们组织了5个日薪200元的团队成员用了1天时间讨论一个300元的项目。
8、偏重过程:用大脑明确要思考的内容,绝不仅仅是熟悉程序,机械操作。比如领导问你,“上次谈的新市场开发的事情怎么样了?“回答,”下周进行一次访谈,到那时候在进行更详细的方案说明。“
9、失去独立思维:懒于自己思考,更多依赖他人的想法。
稍微留意下,这种一唱一和说相声般的对话简直太多太多了,失去独立思维,变成人云亦云的墙头草。
思考方法终究是工具,我们应该使用工具,而非被工具使用。
未完,待续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醒知行悟):你所谓的深度思考是不是掩耳盗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