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质 = 模型 * 动力机制
模型是什么?
模型是剥离无用的细枝末节后的一张抽象图,把想法用图形的方式简明扼要的表现出来。比如系统循环图。
动力机制是什么?
模型随时间流逝产生的运动及结果。如果不考虑模型,只改变现象就会导致事态进一步恶化,由于时间轴上的位置不同,人们对于未来将会发生的事情不那么重视。
仅仅动脑很难使思考深入,必须动手进行可视化表达,通过图像表现隐藏在现象背后的模型,这个过程中必须包含应考虑的要素和因果关系,必须一张图来展示。可以用通过箭头来表示正循环和负循环。
深度思考的4个步骤,建立模型 → 解读动力机制 → 寻找改变模型的对策 → 行动,从实践中获取反馈。
一、建立问题模型(用一张图将思维可视化,展示问题的构成要素及相互关系)
1、5个要素 “输入源”“输出点”“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影响者”
2、考虑层次
3、注重因果关系,放弃相关关系
二、动力机制(观察并思考思维模型在长期循环过程中产生的变化以及结果)
探究要点:分开研究存量和流量、对事物进行非线性解读、探究作用和反作用、从各要素视角进行深层思考
解读方法:探究拐点、研究相变、锁定本源动力
验证:探索因果尽头、能否编成故事
三、改变固有模型(寻找改变模型的支点)
寻找对策的要点:正确理解前提条件、原因不一定接近结果、思考范围扩展到受影响的方方面面、提升视角、想清楚如何思考
四、从实践中进行完善(将思考的结果付诸实践,根据现实的反馈进一步完善思考)
反复进行步骤1-3。
C
提升深度思考能力的6个日常训练方法:
1、从报纸杂志的报道标题开始联想
2、增加“思考的雏形”
3、思维可视化(白板是个好工具)
4、自己观点与他人观点进行碰撞
5、磨练历史观
6、解决无解的问题
看完这个过程,也就明白,每一次的提升都是误打误撞契合了某个要素要点,进而有了一点收获,但寄希望于灵光一闪的运气,是远远不够的,希望能够形成一种思考的习惯,与各项知识产生关联,遇到合适的场景自然浮现,变成下意识动作。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醒知行悟):做好这几步,轻松实现深度思考